“绿色汉江志愿者行动”赴丹江口小分队:调研首日遇语言交流“拦路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7-07浏览次数:5

 
“绿色汉江志愿者行动”赴丹江口小分队:调研首日遇语言交流“拦路虎”

 

    7月6日,湖北经济学院赴丹江口“保护汉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在丹江口习家店镇展开调研。调研首日,语言问题就成了困扰调研学子们的“拦路虎”,近四分之三的队员反映“听不太懂当地的方言”。
  “我去吃早点,看到没有地方可坐,准备离开 ,老板突然叫住我,说让我坐那边‘旮旯子’里。”队员曾倩说,“我当时就懵了,根本听不懂什么意思。”旁边来自襄樊的队员忙给曾倩“翻译”说:“‘旮旯子’就是指角落的意思。”
  语言障碍也“纠结”着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李家湾村进行调查问卷的队员们。据小队队长何伟介绍,调研的20人当中,仅有7人能听懂当地方言,其余队员或多或少存在沟通障碍。
  “我之前没有想到社会实践会遇到这种尴尬,在校都讲普通话,一时间对当地方言真的只能听懂极少部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研中信息的获取量和沟通的质量。”何伟说。
  据李家湾村村长赵永华介绍,当地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童,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老人的方言土语更难听懂。
  针对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小队成员们提出了存在语言障碍和不存在语言障碍的队员分组搭配,有语言障碍的队员尽量找中青年人沟通,不存在语言障碍的同学用当地方言交流为存在语言障碍的队友营造学习氛围等方案。
  实践团队在丹江口的调研将持续一周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语言障碍是团队的当务之急。“语言障碍这只‘拦路虎’其实是只‘纸老虎’,只要用心,我们一定能战胜。”曾倩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