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产局部署当前渔业抗旱保生产重点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02浏览次数:54
省水产局部署当前渔业抗旱保生产重点工作 |
(信息来源 省水产局) |
|
今年我省遭受罕见的冬春连旱,旱灾强度高、时间长、范围广,给全省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确保渔业保规划保目标不动摇,全力打胜抗旱攻坚战,6月1日,省水产局下发《关于抓好当前渔业抗旱保生产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水产主管部门抓好当前抗旱保生产重点工作。 一、切实抓好保种育苗,做好灾后复产准备。一是要转移亲本苗种。对低于亲鱼和鱼种生产最低水位的池塘,要迅速组织力量实行合池并塘,将亲鱼、鱼种转移到水源充足的池塘,保证亲鱼和鱼种存活。二是要力保育苗。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苗种繁育用水需求,开展苗种繁育工作,确保灾后生产所需苗种的正常供应。三是要做好苗种供需调查。结合当前抗旱中心工作和苗种专项整治活动,对辖区内原良种场、苗种场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繁育情况,及时公布供需信息,指导渔民开展灾后生产。 二、加强养殖用水调剂,保障生产正常开展。干旱引发池塘水体蒸发,造成养殖密度增大,水质恶化,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一是要保障养殖用水。采取筑坝蓄水、疏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度渔业生产用水,满足养殖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推行“一塘一井”办法,保证渔业生产正常进行。二是要清杂防污。及时将养殖水体中的残草、剩饵、死鱼和其他杂物捞出,实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水质恶化。三是要强化水质调控。定期开展池塘用水监测,采用生物技术,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确保养殖水体清新。 三、加强病害防控,防止重大疫情发生。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防控烂鳃病、赤皮病、出血性败血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和斑点叉尾�肠型败血症等易发鱼病。一是要加强养殖规范管理。落实“三项记录”制度,指导渔民做好养殖用药、投饲等记录,做到生产可追溯;指导使用增氧设备,合理确定投饵量和施肥量,保证养殖生产安全,减少人为损失。二是要开展定期消毒。指导渔民科学使用强氯精(或溴氯海因)和生石灰,有效杀灭水中病原菌,预防鱼病发生。三是加大病害监测力度。发挥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作用,扩大监测区域、增加监测品种、加大测报的频度,尤其要对小龙虾、河蟹、黄颡鱼等主要名优水产品种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进行疫病防治,避免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四、强化科技指导,全力打胜抗旱攻坚战。要坚持科学谋划和指导救灾,充分发挥科技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一是要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组织科技抗旱专家组,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面对面地向渔民传授科学抗旱技术,提高科学抗旱能力。二是要开展抗旱救灾技术培训。围绕抗旱保规划、保目标的要求,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培训活动,尤其是水产大县要开展1―2次培训,促使抗旱技术要点进村入户,帮助渔民科学救灾,破解当前抗旱难题。三是要调整养殖结构。针对当前旱情,要因地制宜指导渔民调整养殖结构,采取“稀养速成”等方法,推广鲫鱼、黄颡鱼、泥鳅等小规格高效品种,保障渔民大灾之年的养殖效益。 五、搞好产销对接,力促渔民大灾之年保增收。各地要抢抓当前水产品价格回升的机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省内外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同时,要抓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利用好当前市场的有利时机,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出售,减少因旱灾造成养殖产量下降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渔民大灾之年保增收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