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挡水,更要容水

发布者:水事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8-20浏览次数:38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卢平川 甘勇 祝华

堤外,浩荡江流滚滚向东;堤内,烟火江城气定神闲。

回望今夏战汛,“底气更足”是荆楚上下的共同感受。

1998年,长江干流8轮洪峰轮番来袭,湖北防汛主要是抗外洪。

2016年,省内强降雨致湖泊险象环生,我们主要是防内涝。

今年汛期,我省面对外洪加内涝,内外夹击,腹背受敌。

全省因洪受灾损失255亿元,同比2016年的750亿元,大为减少。

灾情考验工程设施、治水能力,同时检验、启迪、刷新治水理念。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汛,我们为何能够通过“大考”?还有哪些短板?如何补齐?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追寻、踏访、求证。

挡水的“灰色防线”,源于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动员能力

水泥修砌的大堤护坡、混凝土浇筑的泵站涵闸、“两山夹一凹,中间好做坝”的水库,构筑起抵御洪水的“灰色防线”。

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李瑞清认为,大水之年无大险,大汛之下无大灾,“灰色防线”居功至伟。

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之后,国家强化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工作,修建了三峡水库等一批控制性水利工程,使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今年梅雨期,长江上游连续4轮洪水来袭。经过三峡等水库群联合调度,削峰拦蓄约40%的洪水,大大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汛压力。

2016年汛后,我省开展“水利补短板四大工程”,投资170亿元,新建12座重点外排泵站,加固五大湖泊围堤,治理14条入江支流,除险加固1280座小型病险水库。

武汉人记忆犹新:201676日,一场强降雨让居住数十万人的南湖片区严重渍水,风华天城等地势低洼的小区,雨后10天仍泡在水中。

今年76日,暴雨再袭武汉。记者在现场看到,南湖片区主要道路雨停地干,临街门面正常开业。

南湖片区告别“看海”,关键在于排涝设施的建设。20167月,江南泵站、南湖出江通道及配套的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等三大工程启动建设。建成后,南湖水经南湖连通港、南湖出江通道,直接由江南泵站抽排入江,流程比过去减少20公里。由于抽排能力翻倍,南湖片区渍水问题得到根治。

723日,记者在监利采访时看到,尽管洪湖水位超过保证水位,但巡堤人员情绪淡定。监利洪湖围堤管理段段长邹前章说,2016年相同水位条件下,堤防险象环生,监利动用1万多劳力上堤防守,还请求部队前来支援。今年,湖堤基本没有险情,只有近4000人负责巡堤查险。“关键在于投资1.54亿元,对27.68公里洪湖围堤监利段进行了加固。”

“灰色防线”的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动员能力。

“灰色防线”的强大,为防汛保平安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容水的“绿色防线”,表明全新的治水理念在成型、植根、升华

如果说“灰色防线”是挡水的百炼刚,“绿色防线”则是容水的绕指柔。

“绿色防线”,指利用森林、绿地、坑塘、湿地、河湖等,实现对径流雨水自然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

1998年汛后,人们反思:作为“绿色水库”的森林不断萎缩,导致生态恶化;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江河湖泊体系遭到人为破坏;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标准低等一系列因素纵水为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大堤、疏浚河湖”的32字治水指导原则。为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我省平垸行洪130个,共有21.77万人迁出民垸。

梁子湖是省内第二大湖泊,关乎武汉、鄂州防汛安全。20167月,湖水长时间保持高位,堤坝险情不断。我省决定,对武汉牛山湖实施破垸分洪,同时永久性退垸还湖。714日,隔堤一声巨响,牛山湖重回梁子湖怀抱。加上之前破垸行洪,梁子湖面积增加约60平方公里,库容提升20%以上。今年汛期,梁子湖畔“无战事”。巡堤人员感慨,这么快而猛的雨势,要不是增加了囤水能力,下游会一下子陷入泽国。

汈汊湖原是泛洪区。前些年,人与水争地,湖区被精养鱼池分割殆尽。20184月以来,汈汊湖共退垸(渔、田)还湖约6万亩,拆除湖内围堤100余万米,湖面“长大”20倍。今年7月,汈汊湖逼近历史最高水位,我省主动采取调蓄区分流削峰措施,两天分流洪水1800多万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周边汉川、天门等地防洪压力。

武汉市青山区曾经逢雨必涝,近年试点“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蓄水池等小型设施,让雨水渗、滞、蓄,不会全部在地表形成径流。青山区倒口湖距武青堤内脚约240米,2016年曾出现管涌险情;今年汛期暴雨,倒口湖周边地区从渍水路段名单中消失。4年前的大暴雨中,青山区桥头小学门口严重渍水,老师们蹚水把学生一个个背进学校;今年汛期,师生们再不用为渍水烦恼了。

“绿色防线”背后,是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越来越清晰的生态和谐思维与生态建设能力。

从人与水你进我退、你死我活的缠斗,到人与水各安其位、共容共生的和谐,一种全新的治水理念在成型、植根、升华。

每一次与洪水的相遇,都会让我们对自身的短板更清醒

今年防汛大考中,有部分河湖、水库、闸站等出现较大险情。

在黄冈浠水,白洋河水库发生脱坡险情,脱坡面积近1200平方米,最长达80米,危及3个镇近3万群众。

在阳新,富水河干流溃口3处,支流决堤6处,超过30万名群众、50万亩农作物受灾。

部分大中型城市,虽然“看海”现象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渍水点。

每一次与洪水的相遇,都让我们发现和认识自身的短板。

李瑞清提出,即使相对平静的武汉,今年汛期仍出现一些险情。如武汉金口泵站因超驼峰运行紧急关闭,若无新建的金口二站排险,会导致江水倒灌,相当于大堤溃口,后果不堪设想。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研究发现——

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达到761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为29.73米,排历史第一。

今年汛期,汉口水位最高达28.77米,位居历史第四。其时,汉口流量56400立方米每秒,居历史第32位。今年汉口最大流量为61900立方米每秒,只排历史第12位。

流量不大,洪水位却明显上升。症结何在?一是湖口等下游江段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二是沿江行洪区破圩行洪不及时,河道过流能力下降;三是包括武汉在内的沿江各地充分排涝,推高长江水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提出,长江中下游42处蓄滞洪区中,仍有9处尚未完成围堤加固,部分隔堤尚未建成或达标。目前仅有荆江分洪区、杜家台等5处蓄滞洪区完成分洪闸建设,其余均需进行爆破扒口分洪,无法做到及时及量分洪,分洪效率较低。

更长远、更智慧地考量成本收益,学会与洪水“打太极”

每一次与洪水的相遇,都会让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更清晰深刻、对规律的把握更准确有力。

今年防汛工作尚未结束,我省已启动新一轮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实施:重点中小河流(含主要支流)系统治理;重要控制性闸站改造;重要湖泊防洪达标建设;部分大中型水库全面加固。

治水补短板,如何兼顾自然生态、社会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更长远、更智慧地考量成本收益?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湖北素称“千湖之省”,但现在留给水的空间已经少了很多,有的是被高堤大坝围起来了,有的是盖了房子,湖泊大量消失、缩减。“我并不反对修水库、建水利设施,但我反对片面地依赖防洪堤坝、排涝管道和水泵这些‘灰色’基础设施,而把原来的自然系统破坏掉。”

采访中,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建言:在加堤筑坝、泵站扩容的同时,更要增加调蓄能力。农村也好,城镇也好,都要学会与洪水“打太极”,给洪水留出足够的腾挪空间。

今年夏季,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王煌现场指导富水河防洪抢险。他认为,富水河近年来洪涝灾害频繁,一味地“改造自然”的防洪思路已不能解决问题,治理富水要综合施策。除了加堤筑坝、泵站扩容,更主要的是增加流域调蓄能力,建设网湖、朱婆湖、牧羊湖三个分蓄洪区,对富水下游湖泊开展湖泊综合治理,推进退田还湖;连通富水水系,对有条件的河湖进行河湖连通、湖湖连通。

四湖流域原有“四湖”,即洪湖、长湖、三湖、白鹭湖,如今只剩洪湖、长湖。

白鹭湖作为原有“四湖”之一,上世纪50年代湖区面积还有60多平方公里,湖容1.56亿立方米。自1959年至今不断围垦,湖区面积仅剩约1平方公里,还被分割成了精养鱼池。

历年防汛,洪湖、长湖均是全省重点,今年也不例外。除了增强“灰色防线”,可否建设“绿色防线”?

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关洪林建议,实施白鹭湖退田还湖工程,使其调蓄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

“恢复后的白鹭湖,可成为长湖的‘分蓄湖’、洪湖的‘前置湖’,防洪、灌溉、生态效益明显。当下一次洪水再临,我们就会更主动、更周全、更游刃有余,洪水造成的损失就会减至最小。”他说。

“灰”“绿”相映、刚柔并济,才能人水和谐、长久安澜。